与规整的典型北京四合院不同,北京旧城区中有着大量如细胞般的小院落。
“院儿”,是北京旧城肌理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长久以来,“院儿”包含了北京人工作、娱乐、休闲、居住的所有可能,它们占据的空间有限,甚至极为狭小,在其中生活,既艰苦而又乐在其中。它们既是北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中国城市旧城区的缩影。
在中国近30年的高速城市化与现代化之后,我们能为这些小院儿做些什么呢?
我们能为生活在这些区域的人做些什么呢?
以“白塔寺再生计划”的院落更新实践项目为范例,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希望能以设计竞赛的形式让更多人关注分布在北京旧城形成旧城肌理的普通小院儿,从传统中发现新旧建筑相融的智慧,从现实中寻找限制条件之间的蹊径,再诠释,以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设计探索此类区域与城市发展结合的无限可能,为普通小院儿注入新的活力,为白塔寺地区和中国众多城市中类似的旧城区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白塔寺再生计划
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是“白塔寺再生计划”中的一部分
关于白塔寺
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总占地面积约为37hm2,与国家金融中心——“北京金融街”仅一街之隔,北面西直门商务区,西望阜成门商圈、三里河政务区,东临西单、西四商圈,白塔寺区域是一个为众商圈包围的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绿洲,社区生活恬静安逸。
“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但历史可追溯至元代,历经明清延续至今,是横贯首都朝阜干线的西起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区内拥有元朝修建的北京最古老的城市景点——妙应寺白塔、罕见的藏经阁、以中国文学巨匠鲁迅故居为基础修建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和鲁迅故居、鲜活的花鸟鱼虫市场,还有体现中西合璧建筑艺术的民国四合院……汇集了古都文化、市井风情文化和名人故居,堪称西城区的“文脉”。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承载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区域内存在大量危旧平房,缺乏市政设施,面临现代化的挑战。
关于白塔寺再生计划
白塔寺区域地处北京民宅聚集的老街区,也是这个古都仅存的最后几个低矮建筑群居民区之一,目前正在探索和开辟一条新的城市升级和社区复兴发展之路。
随着社会的进步,原来大拆大建的方式在城市核心区已经不再适用。而微循环、有机更新的模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运用。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白塔寺再生计划”项目的实施主体,将按照北京首都功能定位,通过政府主导、企业示范、社会力量参与、本地居民共建的新模式,制定出人口持续疏解、物质空间更新、基础能源提升、公共环境再造、培育文化触媒和区域整体复兴的实施路径。在保持独具一格的胡同肌理和老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居住片区原有居住功能属性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植入设计、文创和展览展示等新的元素,全面营造融合传统、创意、时尚的新文化街区。
针对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白塔寺再生计划”的目标是:
- 通过人口疏解,调整区域人口结构;
- 提升区域业态,吸引优质产业入驻;
- 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提升居住环境,加强居民社区归属感;
- 实现区域的胡同文化复兴,居住精神回归。
预计在2020年之前,“白塔寺再生计划”将实现
- 200个院落的修缮改造
- 28条胡同的基础设施改造
- 600个新增机动车位的设置
“白塔寺再生计划”已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
- 2015年,“白塔寺再生计划”成功亮相北京国际设计周, 以“连接与共生”为主题,举办了40余项展览、活动、论坛,基于白塔寺地区院落的创意项目24项;
- 2015年,“白塔寺再生计划”中标准营造主持建筑师张轲、TAO迹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华黎、直向建筑主持建筑师董功的改造项目参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 2016年,“白塔寺再生计划”应邀参加上海市文联、徐汇区政府联合举办的“上海设计之变”展;
- 与瑞士大使馆文化处确定驻留艺术家项目;
- 与法国大使馆文化处达成院落更新试点合作;
-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拟入驻办公;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香港大学建筑学院、荷兰皇家建筑学院、英国AA建筑学院北京访校等参与白塔寺地区研究。
大赛介绍
此次公开的国际竞赛为位于白塔寺的3个组团内的12个院落征集更新方案。符合设计导则及具有报建可能的入围作品将由主办方另行委托,实地实施,将为白塔寺区域、北京更广泛的旧城区域甚至中国众多城市中旧城区域的更新发展提供参考。
主办单位
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世界建筑杂志社
支持媒体
新华社,《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建筑学报》《时代建筑》《建筑师》《Domus国际中文版》《城市设计》《建筑技艺》《建筑创作》《城市建筑》《di设计新潮》《新建筑》《华中建筑》《西部人居环境学刊》《世界建筑导报》《南方建筑》《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台湾建筑》《装饰》《中国室内》《室内设计师》《艺术新闻/中文版》《家饰》,Il Giornale dell'Architettura, Wallpaper*, ICON, MARK, Casabella Archdaily,谷德设计网,筑龙网,Ikuku在库言库,新浪地产,筑客网,新浪微博,腾讯网,豆瓣网
评委介绍
大赛时间及评审
评审程序
第一轮
初选:根据评委提交的评分表,选出积分靠前的入围作品,每个组团各8项作品入围;
第二轮
终选:竞赛全体评委根据入围作品提交的讲述视频及现场答辩评出每个组团优胜奖1名。
奖项设置
每个组团各评出优胜奖1项,奖金人民币5万元,获得获奖证书;作品将在《世界建筑》发表。
作品实施
符合设计导则及具有报建可能的入围作品将由主办方另行委托,予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