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菜市场生存之道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

改变了数亿人的生活

纵观世界其他地区

中国的城市空间几乎独一无二

城市是文明的中心

也是观察文明差异的绝妙场所

权力、资本、传统

裹挟在城市空间的设计中

我们选择了菜市场

来观察人类的文明

这可能是人类城市文明中

最古老的现象之一

在当代的技术与城市发展中

菜市场在夹缝中生存

逐渐被超市取代

却仍有不少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活跃在现代城市中

穿越时空的菜市场

现代都市生活中

菜市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秦轩:财新世界说副主编

大家好,我叫秦轩,是财新世界说的一个老编辑。感谢世界杂志,感谢主办方,给我们这个机会和大家做个分享。分享前,我想先和大家聊聊土豆。

有人没吃过土豆么,应该都吃过。我喜欢吃土豆,土豆泥,薯条。尤其是小土豆,炖一下,吃起来面面的。我去菜市场买土豆,经常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土豆上有好多泥巴,我和身边的大爷大妈挑土豆,一边挑,一边搓那上面的泥巴。一边搓,心里还会想,卖菜的够黑,这点泥巴也算重量,不知道得赚多少黑心钱。

土豆,学名马铃薯,原产拉美。维基百科上说这玩意传到全球是16世纪以后的事情,跟大航海有关。大航海时代的商人把它运出来,成为全人类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不过,说起来有点讽刺,在今天拉美地区的一个国家,在土豆的故乡,土豆称为一种战略物资。说实话这事儿我到今天还很惊奇,想不明白这个玩意为什么会是战略物资。

这个事情,是世界说在古巴的首都哈瓦那专员唐晚词告诉我们的。有一天他去菜市场,在挑西红柿。有个小伙子悄悄贴上来了,穿着条纹体恤。跟对暗号似的跟他说,土豆,要不要,土豆。一边说还一边警惕的看着周围,感觉交易的不是土豆,而是大麻。我们的专员不简单,就说先验验货。那哥们说好,等着啊,就溜进人群里。过了两分钟,拎出一个非常脏的袋子,里面有10几个土豆,有大有小,大概两公斤。而且,和中国菜市场这里一样,那些土豆上也都是泥巴。

多少钱?

4红比。那小伙儿一边说,一边比划4个手指。在古巴,1红比,相当于1美元,这价格相当于4美元。

不,3红比。

成交。

唐晚词说,这是他在半年内第一次买到土豆。

那么一般的普通古巴人能吃得到土豆吗,也能吃到。按照古巴的政策,土豆在供销社统一分配,每个人有4磅,现在有所放开,但是价格也上去了。

这个事情说起来不大,但是细想,在我们的观察经验里,或许还没见过。

它属于黑市交易,而且是很奇特的黑市交易,不是交易毒品、酒而是人类最普及的第三大粮食作物。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事情?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菜市场?

某种程度上说,我特别理解唐晚词的经历。


差不多4年前,我去过朝鲜罗津市的市场,叫罗先市场。那里是朝鲜最大的贸易市场之一。罗津属于罗先市,那个市是朝鲜最早宣布对外开放的一个特区。当时我进罗先市场的时候,非常的震惊。这个市场看起来和中国常见的农贸市场差不多,那种彩钢瓦和铁皮弄的顶棚,下面是一个个的小摊位,卖什么的都有,香烟、土特产、蔬菜、水果、杂货、吃的,都有。

但是反差太大了。

进罗先市场先要经过一个牌楼。在牌楼外面是宽阔的城市街道,道路干净整洁,垃圾桶我都没看到。所有的阳台上都摆着花,真花、假花。朝鲜人在街上,你看他的时候,不能说是面无表情吧,也不能说是表情丰富。

总的感觉,在城市街道行走,感觉像走在军营里。但是进了市场就不一样了,地上开始脏乱差,人也热闹了。乞丐小偷都围上来,卖香烟的大姐还冲你抛媚眼,问你为啥买隔壁的东西,不买她的。

市场里和市场外是两个世界。为什么古巴的市场里会有黑市交易,为什么朝鲜的市场里和市场外的差别那么大?好,这个问题点到为止。这是非常极端的两个菜市场。


我还想在说一个市场,是10多年前我去过的。在黎巴嫩南部,地中海边上有个很小的城市叫西顿,很古老的城市。耶稣据说也在那附近活动过,还留下一些传说故事。

那个城市的老城区就像一个巢穴,所有的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从入口进去,下面全是市场,各种铺面,卖菜,卖吃的。商人把粮食、香料放在袋子里,摆在店铺门口。

过道里总有一些小孩子乱串,穿着ac米兰的足球服。他们的家就在市场上面的二楼。从市场里钻出来,到地中海边上,几个老头坐着喝咖啡抽水烟。几百米外有一个很小的靠着海边的城堡,是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建的。

在那个城市的老城区,和市场是一体的。当地人在那里买卖,交易,也在那里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和市场很古老,可能几百年,上千年。但是这样的市场,在新的大都市里,很难见到了,尤其是现在的新城改造。

前几天我去了趟廊坊。廊坊是1970年代建成的一个城市。我是从北京方向南下进去的,先经过的是廊坊的新城。那里有非常宽阔的马路,差不多有8车道吧,双向。中间是隔离带,马路边上有一排树丛再隔离。树丛后面是人行道,人行道后面是停车场。停车场后面才是商铺。从马路这边到马路对面,只能通过路口的人行横道过去。在这头很难看到对面有什么铺面。马路两侧都是很高的楼房,都是小区,有围栏,入口像是城堡的入口,街道横平竖直。小区附近有商场,大型超市的。

从新城向南,走到主干道上,就到了最繁华的城市中心商圈,有万达广场。从万达广场往南,到了老城区。这些老城区也是横平竖直的,但是街道没有新城宽阔。隔离也没那么多。有一个仿古建筑的市场,脏乱差。市场旁边也是小区,市场后面,路过几个垃圾桶,我看到一个建在二层小楼的庙,庙前面还有香炉。

到了晚上,老城区看起来要热闹的多,餐馆门口摆着桌椅吃东西。而新城区则是去万达广场这样的综合体里面。

看到这些我就有个疑问,到底是老城的那种生活方式更好,还是新城的生活方式更好。到底是老城那个乱七八糟的市场好,还是万达广场好。说实话,我是选择了去万达广场吃的晚饭。那里的消费是方式更符合我的生活习惯。饮食业的管理也会更好些,吃的东西更让人放心。

当然,万达广场也不会有人悄悄走到你身边问你,嘿,哥们要不要土豆。

那么问题来了,前面举的例子说明,在一些特殊的社会环境和依然保持古老的前现代城市空间与社会活动的地方,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这些名词无所谓。总之,这些市场是存在着的。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着必需品,食材、日用品等等。今天呢,在一个我们想象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尤其是当下中国的小区加综合体式都市中还需要菜市场吗?

超市可以满足我们的生存需要,蔬菜放在洁白的保鲜盒里,土豆上面可以没有泥巴。电子秤更让人放心。先进的管理和大批量生产,恐怕边际成本比菜市场要低。食材的质量也更有保证,物种更丰富。传统的菜市场,贩卖的不少是市场周边的食材,新鲜。但是现代长途运输条件,冷藏技术的改善,也提供了不错的性价比。

何况,我们还可以网购。手机上,电脑上操作几下,就有快递把食材送到家了。那么我们真的还需要菜市场吗?或者说,当下的菜市场如何才能适应新的城市生活需求,保持活力呢?它能满足的刚需是什么?比如说,社交的需要?邻里关系的营造?

这个事情我是没有答案的,这不是我的专业,也不是我们财新世界说的专业。我是做国际报道的,10几年,跑了些地方。有一个事情是我越来越注意的,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后发国家。不管是东亚,南亚,西亚北非还是欧美,以我看过的经验和认识,绝大部分的城市主体都不是小区加综合体这种模式。

虽然越大越现代的都市,社区生活会越弱,加上互联网技术替代了一些新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发明了新的连接方式,但是,仅仅从观察,以及我的直觉觉得,城市空间并没有那么大的变迁。邻里交往的社区空间还在,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菜市场或者说这种日常生活交易的市场依然是普遍的存在,没有消亡,依然有着竞争力。

和我10几年前刚做国际报道的时候相比,当下有个特别好的现象,就是我们这里的年轻人,优秀的,教育程度高,有观察力,有表达力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到处都是,遍布全球。

在10几年前,去海外的年轻人可能最优秀的都在发达国家。现在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财新世界说,在全球200个城市有了自己的专员。他们和我们一起同步观察与报道全球的文明。

在今年,我们尝试了一个玩法,邀请几个年轻人去当地的菜市场观察,采写和直播,比如我开头提到的古巴。当然,条件限制,那里是不能直播的,只有图文报道。我们还做了几个地方,比如首尔、莫斯科、巴黎、墨西哥的热水城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坦白说,传播效果也一般。毕竟很难在其中找到像特朗普演讲或者巴黎恐袭这样的热点。另外我们也确实是业余的。

当然,这还离不开我们邀请的几位老师的帮助,比如接下来和我们讨论菜市场的两个朋友,吴强老师、胡贲老师,还有今天没法到场的几位老师,像车飞老师和曹曦老师等等。

实际上,我们在其他地方的观察也发现这一点,就是菜市场本身也在变化,尤其有来自政府的支持。像巴黎圣日尔曼区的菜市场。那里是巴黎最贵的地段,寸土寸金。而菜市场也变成了一个日常休闲的,有点像综合体的地方。有大落地窗,有拱廊。过道摆着椅子可以喝咖啡。

而且巴黎还有一种每周一次的像赶集一样的市场。在周末,市民去买菜买水果,比去别的地方便宜,还有街头艺人演出。

墨西哥热水城的菜市场也有意思,本地特产丰富,形式上简直就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菜市场的翻版。

好了,情况就介绍到这里。我们的操作还是比较业余的,观察也不够深入,但是多少留下了一些样本。这要感谢我们世界说的团队。前方的专员们和编辑部小伙伴们,尤其是任行、徐典、沐沐、顾远、wendy等等。如果大家觉得这些片子和报道还不错,

那都是他们的功劳。如果大家有什么批评和新的点子,恳请告诉我们,要是有可以合作的机会就更好了。谢谢大家。

contact@btsremade.org
白塔寺再生计划微信公众号:baitasiproject

FOLLOW ON WHCHAT FOR PROGRAM UPDATES!
Wechat:baitasiproject

Website by STOY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