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守望者——陈玉谅老人访谈记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如是说。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人生在世,想必太多人做过悔不当初的事情,有些人毫不在乎,认为这是洒脱;也有些人像五柳先生一样,扪心自问,反躬自责。今天我们访谈的主人公显然属于后者。
穿过幽静、狭长的小路,我们来到青塔胡同19号院最深处的一座小院儿。抬眼望去,斑驳的墙面、褪了色的青砖红瓦尽显岁月的痕迹。

小院儿的主人叫陈玉谅,是一位空巢老人,今年84岁。看见我们进门,陈老乐呵呵的迎出来。白短袖、浅色裤,打扮干净利落。虽已耄耋之年,但身体硬朗,声如洪钟,底气十足。

陈老家里陈设简单,旧式木质大衣柜、写字台占据了小小的客厅大部分空间,墙壁上挂着一只微微泛黄的石英钟表,一幅不知何年代的水墨字画和一张长方形颐和园相片。置身其中,容易让人回忆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家生活的画面。
写字台上一排厚厚的文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陈老自己说现在时间充裕,平时爱好写字,喜欢阅读,尤其是唐诗宋词、词评诗画、历史名胜等历史文学类书籍。陈老经常去北海附近遛弯,那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儿,大家一起谈天说地、聊饮食、说实事,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乐在其中。胡同里很多街坊邻居都到陈老家借书看,陈老乐意把自己的藏书与大家伙分享,老人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聊天中,我们问到这青塔胡同的历史,陈老再次打开话匣子。据老人回忆,青塔胡同19号大院前的门楼是后来修的,门洞两边原来有壁画,分别是福寿禄三星和鹤鹿同春图。福寿禄三星是百姓最受欢迎的三个福神,象征吉祥如意,民间祝寿时,常在正屋墙面上悬挂三星;鹤鹿同春同样是中国传统祥瑞寓意之一,取“六合同春”之意。陈老娓娓道来,我们聚精会神的听着。这里以前还有亭台楼榭、水池假山,可惜在修防空洞的时候拆除了,当时没有现在这么重视文化古迹的保护。看得出来,陈老对传统文化遗迹的消失充满了遗憾之情。青塔胡同由来已久,现在物业公司的位置曾经是个青塔,这个青塔据说是辽金时期所建,是非常稀少的古建筑。对于19号大院何时兴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国民党高官的住宅,一种是道家住宅。据陈老自己判断,他更倾向于后者。因为福禄寿三星和鹤鹿同春图都是道家的标志;另外根据房屋结构,每间房后都有连带的套间,这种有机组合成的群体建筑,一步一步地向纵深方向展开,依次递进,能够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加宏伟壮观,尽显道家底蕴。聊完建筑,陈老畅谈起了自己。1933年出生的他经历过民国动荡时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过上了太平日子。“山河破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在特殊历史时期,陈老本应到新疆、西藏或者甘肃锻炼。当时他认为,作为一个男人要承担一切责任,不能抛弃妻子远赴他乡,所以他果断辞去了工作,到北京市昌平区一家银行当学徒。因为他有会计师资格证,在1982年每个月就能挣120多块钱。陈老一直没有退休金,生活比较拮据。很多人对他的境遇表示同情,陈老总是平静地说:“饮食上能保证自己吃饱喝足即可,不需要满汉全席、奢侈浪费。当今社会有些人戾气太重,在为人处世时易于冲动,欲望、权力既害了人性也破坏了社会。我呀,就喜欢老庄思想。老庄之道收敛自己的性情,谨慎对待周遭的世界;既坚守自己的原则,也接受他人的不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我遵循的处世之道。”听完这些话,我们不禁感慨:当今社会,像陈老这样安贫乐道、清静无为的人太少太少。了解到陈老的情况我们也为他的生活担忧,陈老看出了我们的忧虑,平静地说到:现在街道居委会对老人很关照,经常来家里看望,毕竟是空巢老人嘛!逢年过节都会送一些食物,日常用品、经济补助等。虽然现在生活比较困难,但也比过去幸福的多。我是真心得好好谢谢居委会、谢谢党、谢谢国家、谢谢新社会!离开青塔胡同,让人有一丝不舍。我们惟愿:陈老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将平淡充实的日子进行到底!

contact@btsremade.org
白塔寺再生计划微信公众号:baitasiproject

FOLLOW ON WHCHAT FOR PROGRAM UPDATES!
Wechat:baitasiproject

Website by STOYARD